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71年毛泽东与许世友的一次密谈 [复制链接]

1#
按:此文来自于右翼媒体,只能作参考使用。


                                1971年毛泽东与许世友的一次密谈
                                             2012-12-13

      众多与许世友一样的将领的消极态度,令毛泽东不无担心,他要亲自做他们的“思想工作”。1971年8月31日,南巡的毛泽东决定从长沙去南昌。中午12点半,毛泽东到达长沙火车站,过了一会儿,火车起程。毛泽东在湖南时,已经要汪东兴通知许世友和韩先楚到南昌谈话。汪乘飞机先到南昌后,又用他坐的飞机把许世友从南京接来,韩先楚则乘坐福州军区的飞机由福州赶到南昌。许世友、韩先楚是下午5点钟左右先后抵达南昌的。他们到了以后,汪东兴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向他们和江西的程世清一共三个人传达了毛泽东在湖北、湖南的谈话内容,共传达了两个小时。当天晚9点,毛泽东抵达了南昌。汪东兴一行即赶到专列停车处去接毛泽东。专列停好后,这几人上了车。毛泽东在车上与他们谈了几句。毛泽东说:“车既然停好了,许世友也刚来不久,那就干脆到住地去谈吧。”于是汽车将毛泽东送到住地,安顿下来。晚上10点多钟,毛泽东就同许世友、韩先楚、程世清和汪东兴开始了在南昌的第一次谈话。毛泽东开门见山,讲党的历史和路线斗争问题。

      毛泽东对许世友说:“在长征路上,张国焘搞分裂,他们成立伪中央,你是清楚的。”

      许世友有些紧张,赶紧说:“伪中央没有我,有陈昌浩等人。”

      毛泽东听许世友说到陈昌浩等人时,摆了摆手,表示他没有问许世友这些,不希望许世友讲下去。其实,张国焘搞的伪中央的名单,中央早就知道了。毛泽东接着说:陈独秀搞分裂,有81个人组成“中国共产党列宁主义左翼反对派”。头一名是陈独秀,第二名是彭述之,第三名就是刘仁静。他们还发表了文告(指1929年12月10日,陈独秀等81人公开发表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

      毛泽东接着又谈到庐山九届二中全会的问题,问程世清说:“去年的庐山会议,吴法宪向华东空军系统的王维国、陈励耘、韦祖珍这几个人打了招呼,有没有你程世清呀?”程世清赶忙对毛泽东说:“我有错误,吴法宪对我有影响。主要的错误是我的思想没有改造好。”毛泽东又问许世友:“许世友同志啊!你与上海、浙江的关系有些紧张、有些问题呀?”

     许世友马上回答毛泽东:“我与上海的关系比较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春桥一直是保我的,一直是为我说话的,并且有我的大字报时,他还派人去覆盖。”

      毛泽东说:“覆盖不对。不应该覆盖嘛,让人家去看嘛。有什么关系呢?”

      许世友说:“我与王洪文的关系也比较好。”

      许世友是个“粗中有细”的将领,他的口头禅是“我是毛主席的人”,他的原则是毛泽东倡导的他不会反对,毛泽东扶持的人他也不会反对,至少不会当面反对,背后骂骂、发发牢骚、编编顺口溜是有的,但他绝不会与毛泽东“对着干”。

      毛泽东对许世友说:“你这个许世友呀,应该高抬贵手,刀下留人。”毛泽东说过“刀下留人”的话后,许世友紧张了,他有些怕了。他说:“哎哟,我和浙江南萍的关系请中央派人来调查。”毛泽东说:“据说舟山的问题到现在没有解决。你这个司令员没有责任呀?那样搞武斗,南萍有责任,但是都是南萍的责任吗?”

      驻浙部队的一些主要领导已经担任了浙江省革委会的主要负责人,许世友虽然是大军区主官,可又是江苏省革委会主任,和他们的关系不再单纯是军队上下级隶属关系。李德生调中央以后,也曾向许世友转达了毛主席请他抓一下浙江的舟山问题和军队之间的团结问题,许听了很高兴,表示不管多么困难,一定要按毛主席的指示去办。同时,他诚恳地说,过去不是没有看出这两方面的问题,而是为了避嫌,一是怕被别人说成“黑手”,二是怕被别人说成是想抓华东的大权,所以不愿管,也不愿多说有关这方面的话。他所说的“避嫌”的两条理由中的两个“别人”,估计是指张春桥。毛泽东对此作了批示:“事关大局,出以公心,不应当避嫌。”

      浙江省军管会改组刚两天,新任领导就开始策动他们支持的“省联总”镇压对立面。诸暨地方的另一派群众造反组织被打散后,先后有170多人跑到南京军区告状。许世友和杜政委商量,决定派原军区炮兵政委陈德先带工作组去浙江诸暨调查。

      这次调查历时三个月,结果证明,诸暨群众的控告属实。南萍他们动用武力造成群众死伤,同时搬出一个“过硬”的借口,说他们派兵和当地“造反派”一起围剿另一派群众组织,是为了确保毛主席的专列安全通过。

      许世友听了陈德先的调查汇报,很气愤,立即招呼南萍、熊应堂来南京谈话,事先指定军区司令部王蕴瑞参谋长为主要发言人,让他先去准备材料。

      谈话在军区第一招待所进行。南萍一口咬定动用部队是为了毛主席的安全,说他们对“保守组织”、“反动组织”和“打砸抢分子”采取果断措施,打击了坏人,争取了群众,成绩很大。
      “毛主席的安全当然要保证。”许世友话锋一转,直指要害,“为什么毛主席的专列通过后,你们还打死人?”

      王参谋长接着发言,他拿着南萍、熊应堂签发给军区的电报,一边翻一边讲,把他们派兵支援“省联总”攻打对立面的次数、打死打伤和抓到的人数,还有冲公安局、违法翻阅敌伪档案等情况,按时间顺序一一摆到桌面上。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讲的,不会有假吧?”

      接着他从具体问题切入:“毛主席的专列9月15日已经通过了,你们又打了17天,这是为什么?你们说打的是反革命,是反动组织、打砸抢分子。据我们了解,他们都是贫下中农。洞头民兵模范连连长汪月霞总不是坏人吧?你们把她也抓了。这不是镇压群众是什么?你们支一派压一派,这不是派性又是什么?”

      在事实面前,南萍终于沉不住气,不断掏手绢擦汗,检讨说:“我们是开枪开炮的反动路线。”
      许世友狠狠地批评了南萍和熊应堂。

      张春桥给许世友打电话说:“南萍、熊应堂是浙江省革委会主任、副主任,革委会是新生事物。你们擅自把他们调到南京批评,是对新生事物的态度问题!革命领导干部要支持新生事物,你们这样不顾大局是不对的。”

      许世友应声回道:“我是找军长、政委谈话。浙江省革委会主任、副主任我管不了,这个军还归南京军区指挥嘛!”

      张春桥无奈,只得调王参谋长进京参加学习班。
      1969年初,中央专门开会解决浙江问题。

      1月8日,毛泽东召集有关方面领导谈话,确定了会议的指导方针:“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不要批评对方。”毛泽东指出,“地方的问题在军队,军队的问题在于做工作。”为了减少矛盾,甚至考虑将驻浙某军和空军某军调离浙江。会议期间,黄永胜和吴法宪三次找南萍、陈励耘、熊应堂密谈,说“我们是支持你们的”,“在会上不好讲,我们的插话是有意义的”。他们尤其害怕许世友做南萍等人的工作,特别嘱咐道:“你们要团结,不要被他们各个击破。”“你们代司令员、代政委的大权不能旁落。”会议的结果可想而知。支持许世友的陈德先等人被留在北京参加学习班挨斗、作检讨,南萍和熊应堂由代司令员、代政委变成兼司令员、兼政委。浙江省军区领导班子由此彻底改组。许世友气得直喘粗气,一言不发。

最后编辑赵子龙 最后编辑于 2013-01-10 11:45:01
分享 转发
TOP
2#

如果仔细阅读,可以看出这个短文中存在很多矛盾。
例如,文章说:
驻浙部队的一些主要领导已经担任了浙江省革委会的主要负责人,许世友虽然是大军区主官,可又是江苏省革委会主任,和他们的关系不再单纯是军队上下级隶属关系。
那么,文章下面又说:
张春桥给许世友打电话说:“南萍、熊应堂是浙江省革委会主任、副主任,革委会是新生事物。你们擅自把他们调到南京批评,是对新生事物的态度问题!革命领导干部要支持新生事物,你们这样不顾大局是不对的。”
先说许世友是浙江省革委会主任,后又借张春桥的口说南萍是浙江省革委会主任,浙江省革委会主任是谁?
既然文章说许世友是浙江省革委会主任,为什么会出现上海的张春桥要管浙江的事务?这难道不超越职权吗?文章也许正是为了证明这一点?或者这里面一定隐藏或掩盖无法公开的逻辑关系。
最后编辑紫竹林 最后编辑于 2013-01-10 15:46:07
TOP
3#

此文可疑点较多,  不靠谱,  不可信.

不过,  紫竹林看错了,  我看了2遍,  此文并没说许世友是浙江省革委会主任啊,   而是江苏省革委会主任
TOP
4#

是看错了,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