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无产阶级看历史
» 搞革命应该重视情报工作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4624
|
回复:
0
搞革命应该重视情报工作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186
精华
15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野火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842
积分
1096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4-12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11-07 15:19
|
只看楼主
解放战争毛泽东为何能率八百人突破数十万大军重围
2011年11月04日 15:45
来源:凤凰网历史
核心提示:罗援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就是说我们在陕北,天天都有得用的情报,就是胡宗南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所以说毛泽东他能做到知彼知己,所以才能百战不殆。”
凤凰卫视2010年6月5日《中国记忆》节目:看不见的战线--罗青长传奇,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中央社会部成立伊始,罗青长就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七十年过去了,作为中共情报战线的元老级的人物,罗青长见证了隐蔽战线的辉煌与成就,也亲历了情报部门的发展壮大。1941年,罗青长结束了在西安的潜伏,回到离别三年的延安,进入社会部的核心部门。他先是担任社会部的副部长李克农的秘书,随后进入了社会部的一室工作。
在1946年,国共内战硝烟再起,中央社会部的工作也更加艰巨,情报工作更是成为重中之重。
解说:1947年3月18日的晚上,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枪炮声,已经清晰可辨,直到此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率领的中央纵队才从容告别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历程。当年29岁的罗青长,也是中央纵队的成员之一。
罗援:当时中央撤出延安以后,当时应该说,敌情是非常严峻的。这个国民党部队,就是胡宗南部队将近有20万人,我们毛泽东同志他带领的这个部队只有800人。其中400人是警卫部队,400人是一些工作人员。当时叫中央纵队,中央纵队以后就化名为九支队。九支队的司令是任弼时同志,政委是陆定一同志,参谋长是叶子龙同志,副参谋长是汪东兴同志。我父亲就负责情报工作,他当时是中央社会部的一室主任,那么二室主任就是汪东兴同志,他是负责保卫工作,这个班子非常的精干。当时毛泽东主席给自己化名叫李得胜,周副主席给自己化名叫胡必成,就是我们的领导人,一个叫得胜,一个叫必成,就寓意着我们的革命必定成功。
解说:这支不足千人的队伍,面临着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堵和追击,最终化险为夷,其中情报部门的贡献功不可没。
罗援: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就是说我们在陕北,天天都有得用的情报,就是胡宗南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所以说毛泽东他能做到知彼知己,所以才能百战不殆。那么在这方面呢,我父亲在当时他主要是负责在转战陕北的时候,他主要是做的情报保障工作。那么这个情报工作,我们现在都知道,情报工作对于我们可以作为一个自卫的手段。但是情报工作呢,它也可以作为一种进攻的武器。
解说:获取敌人的资料,是情报工作基本的要求。然而活学活用这些资料,则是情报工作的更高境界,罗援就听父亲讲过,在转战陕北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情。
罗援:刚撤出延安不久,那么中央呢,在子长县的双湖峪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当召开军事会议的时候,突然遭到了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四架野马式飞机,到双湖峪地区进行狂轰乱炸。这时候总理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就说是,怎么我们的行踪被敌人发现了呢?他就启用我们的一些情报关系。最后就了解到,就说是敌人他现在有无线电侦测系统,他通过无线电侦测,发现了在双湖峪地区有无线电电波,有无线电电台在活动,所以他认定那里可能是我们的一个中共的一个高级指挥机关。
解说: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在分析了获得的情报之后,决定将计就计,利用国民党使用的无线电测向仪器,调动国民党的部队。
罗援:把我们的前线的各个纵队的电台,都集中到延安以东的延川地区,就在那进行无线电佯动,你可以发明码电报,也可以频繁地进行这种无线电问答,这都可以。但是这时候我们的主力部队,正在向清涧地区集结,这时候胡宗南的一个主力师,就是76师,它师长叫廖昂。这时候给胡宗南就发电报,要救援,他说共军的主力已经朝清涧附近在运动。那么胡宗南就给他回话说根本不可能,这个共军主力正在延川地区,准备可能要向延安有所动作,我现在不可能去救援你。
解说:此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已经对廖昂率领的76师形成合围之势,身处清涧这个险地,廖昂无力突围,只能一日数电,向胡宗南求援。
罗援:廖昂再发电报的时候,就说现在共军已经登城,如果你再不来救援,我不成功便成仁。结果呢,这时候这个胡宗南才知道上当了,再派部队去增援已经为时过晚,这就是说,可以说情报工作在这个寂寞的战场,在无形的战场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解说: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虽然险象环生,但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却始终没有离开陕北,对于那一段经历罗青长一直难以忘怀。
罗援:我记得我父亲给我讲,有一次主席带着他和王诤伯伯、童小鹏伯伯他们到了黄河边上。这时候主席突然兴致大发,他就把手往腰上一插,就是现在说的摆了个POSE,然后把我父亲和王诤伯伯叫过来,说跟我一块,咱们照张相。后有黄河,前有追兵,敌人能耐我何?那个气势非常大。然后就叫小鹏叔叔给他照相,结果由于一些技术的原因,这个照片没有留下来,我父亲经常跟小鹏叔叔开玩笑说,小鹏同志你照了一辈子照相,最有历史意义的照片没有留下来。当时主席他为什么能在那么一个艰苦的环境下,在兵力对比这么悬殊的这么一个情况下,他能坚守在这个陕北?一个是他的雄才大略了。另外就是陕北有一个特殊的这种地形,还有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特别是情报工作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罗青长开始梳理自己的革命经历。罗援说,父亲今年虽然已经是92岁的耄耋老人,但是对于往昔的人与事仍然铭记在心。他在回忆时还会经常提起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董必武,还有聂荣臻、叶剑英和陈赓,他们不但是重量级领导人,同时也是中共情报系统的领导者。
罗援:特别是还要讲到这个情报战线的,那些无名英雄,比如情报前三杰,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情报后三杰,熊向晖、陈忠经、申健。以及这个讲的北平五烈士,这个谢士炎啊,还有这个永不消失电波里的原型李白。
解说:除此之外,情报战线上还有一批特殊的潜伏者,比如阎宝航、阎又文,还有韩练成以及沈安娜等人。他们之中有的人曾是国民党的高官、名将,甚至有人就在蒋介石身边工作。但是罗青长非常清楚,他们为中共情报系统做出的贡献非同寻常,情报工作性质特殊,有些人不但遭到误解,甚至遭受冤屈,为此罗青长痛心之余,也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为他们奔走。
罗援:刚到军事科学院,我是在战史部工作,我在战史部当时翻阅以前的一些大量的一些原始资料的时候,我经常看到一个就是“小开密电”。“小开悉”、“据小开悉”,我回去就问,我说这小开是谁啊?我父亲说小开就是潘汉年,大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些情报,都是小开提供的,所以当时主席对潘汉年的工作,也是赞赏有加的。当时社会部的一个老副部长陈刚,说是小开在上海耍得非常开,小开就是小老板的意思了。潘汉年的风度翩翩,为人处事,确实把情报工作做得非常活。
解说:抗战时期,潘汉年一直在华东做情报工作,成绩卓著,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迫不得已与南京伪政府的头面人物汪精卫有过一次会面。
罗援:他实际上有机会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因为他当时就是被挟持见了汪精卫,这个按当时的情报规定和制度来讲呢?他是允许的。在延安开七大的时候,他也有机会,他就跟主席在谈。他说想把有些事跟主席交代一下,但是主席当时呢,误认为他是要谈那个饶漱石的事,所以把这个机会就错过去了。
解说:然而也就是这次,发生在抗战之中的偶然事件,却让潘汉年在建国之后的1955年,陷入了一个冤假错案之中。
罗援:那么到了1955年,“高饶事件”的时候,这时候中央有一个规定,就说是所有的历史问题都要交代清楚,如果不交代清楚,以后查出来罪加三等,那么这时候潘汉年又想起这件事情,就跟陈老总汇报了。因为当时华东代表团团长是陈毅同志。陈毅同志说这个事太大了,说这个事你要给中央写一个报告,那么潘汉年就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
解说:在罗青长印象中,潘汉年的经历非常清楚,在与中央的往来电报中,每项行动也都是有案可查,如果指任潘汉年是特务、内奸,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
罗援:后来总理说,这样,你去跟克农同志去讲讲,由克农同志组织一个审查小组,把潘汉年历史上的问题审查一下。那么后来李克农伯伯呢,他就组织了一个审查小组,由我父亲来担任审查小组的组长,组员有孔原伯伯他的夫人叫许明,许明阿姨。还有公安部十二局局长叫狄飞。
解说:调查组翻阅了潘汉年的历史档案,并且按照时间顺序和文件类型两条线进行过滤比对。在罗青长的主持下,这项细致的工作整整持续了三个月。
罗援:最后他们给中央提供了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里他们提出了很多反证意见,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就是当时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一言堂的这种一些不良的风气,已经逐渐在形成。那么主席已经有定论的情况下,当时在李克农部长的亲自领导下,中央调查部的他们这个小组,能提供一些反证材料,应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是由于主席已经有话,现在改变整个的局面,但是最后在审查的过程中,也没有查出更多的问题,所以说罗瑞卿伯伯他们又提出来,就说是对潘汉年可以假释,就是在文革前,他应该已经有了一些相对的一些自由了。
解说:然而随着文革的到来,特别是“彭罗陆杨”事件的爆发,让潘汉年再次遭受灭顶之灾,他受到假释也成为罗瑞卿包庇“坏人”的罪证,潘汉年第二次身陷囹圄,被判处无期徒刑。
罗援:那么一直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时候在会上很多人就提出来了,就是潘汉年的问题应该重新审查。那么我父亲也就到处奔走,去为潘汉年的平反去进行呼吁,但是真正起作用的应该是陈云伯伯,就陈云同志,登高一呼,他说了一句话,就是潘汉年案不翻我死不瞑目。那么由于陈云伯伯登高一呼,那么我父亲呢,他的工作呢,就应该更加得力了。所以经过方方面面的工作,最后呢,潘汉年终于平反昭雪了。
陈晓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罗青长出任中央调查部部长一职。不过,他的这个身份,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罗青长对外的公开职务是国务院副秘书长和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的副主任。对于周恩来,罗青长也怀有深厚的感情。
罗援:我父亲一直在这个隐蔽战线工作,应该也就是直接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从事这个隐蔽战线的工作。特别是转战陕北以后,他们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因为当时的人非常少,而负责情报工作呢?当时作为一室主任,我父亲就一直追随在毛泽东和周恩来身边。那么他们这种友情应该是四十多年了,就保持这种上下级的关系,一直到最后,总理去世。
解说:多年追随周恩来的经历,也让罗青长受益匪浅,在罗援看来,对于父亲来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甚至为人处事,都受到周恩来的巨大影响。
罗援:周恩来是全党楷模嘛,就是说他应该说他的为人,文章道德,在这方面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这么一个榜样。那么这方面对我父亲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你包括生活上,他就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我看到我父亲呢,有一双棕色的凉鞋,皮凉鞋。但是他一直舍不得穿,我就问,为什么这个凉鞋你不穿呢,他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就说是有一次他到总理那去汇报工作,看到总理正在跟他的卫士长成元功,正在那发脾气,为什么呢?他一打听就是成元功看到总理的皮鞋,已经磨得没法再穿了,所以他就悄悄地帮总理去在外面订购了,量身打造了、定制了一双皮凉鞋。总理看到以后,说我的还能穿,我为什么要换一双鞋穿,你给我退回去。那么成元功叔叔说,这个是量体,量体裁衣啊,我是按照你的脚去定制的这个凉鞋,我怎么退回去。他说,你既然退回去,你就给其他的人穿,其他工作人员穿,反正我不穿。那么这时候正好我父亲进去汇报工作,那么总理说,小罗你的脚跟我的脚差不多,这双鞋就给你了。这样我父亲就得到了这么一双凉鞋。那么这个一是体现了总理对于这个他的下属的这种关心,另外也是体现他艰苦朴素的这种作风,所以这些方面的这个言传身教对我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对我父亲的影响都非常大。到现在呢,我父亲就把这双皮凉鞋先保存着,后来现在他又送到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那么这个就是从这一件小事来体现出总理对他的下属这种影响。
解说:建国之后,罗青长参与了很多重大事件的处理,其中有不少次都是周恩来亲自坐镇指挥。从1966年文革开始,罗青长与周恩来的关系更加紧密起来。
罗援:因为那时候呢,总理就说是在独撑危局,他周边的几个副总理,他下面的部长,很多都被打倒了。那么我父亲是作为这个总理办公室的副主任,所以当时还是经常伴随在总理的身边,总理也给他交办一些,包括一些保卫上的一些事情,一些外交上的一些事情,统战工作的一些事情,那么我父亲都参与了。
陈晓楠:1975年9月,周恩来看到了《参考消息》转载的一篇海外专稿《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当即批示罗青长、钱加栋等人找相关人员对这份材料进行分析,弄了真相。罗青长还记得,在批件的最后,周恩来连写了四个“托”字,足见他对于台湾问题的重视。此时的周恩来其实已经癌症晚期,病情不断恶化。
罗援:总理是1976年1月8号去世的,这是1975年12月20号,也就是在临终前的十几天的时间内,那么当时总理醒过来以后,就多次提出来说要见青长同志,那么总理的卫士,也给我爸爸打电话,当时我爸爸也是非常想念总理了,所以当时也马上准备去,但这时候呢,又传出来消息说,这个事呢,还要请示政治局。那么当时政治局呢,正好是什么张春桥、江青他们这伙还都没有起床,这个事就传到了小平同志那里,小平同志说,总理已经病成这个样,想见谁就见谁。
解说:罗青长后来回忆说,他首先前往中南海西花厅,面见邓颖超,邓颖超特别叮嘱他,总理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要少说多听。
罗援:我父亲又到了医院,当见到总理的时候,总理的头发、眉毛、胡须都特别长,所以我父亲也非常心痛,就说是我代表我们的党政军的这些领导同志们,祝总理早日康复。总理说,真没想到,我一病病成这个样子,他说我的时间也不多,咱们抓紧时间要谈谈工作。那么坐下来以后呢?那么总理关心的还是台湾问题,关心的还是台湾的一些老朋友,和为人民做出过有益工作的这些人,嘱咐我父亲不要忘记他们。那么当然总理当时说话已经很吃力了,但他这个时候想的还是别人,他就说,他说你让我休息休息,咱们过一会儿再谈。然后再过了一会儿,总理再谈的时候呢?就是前头的事情,已经神志不是非常清楚了,这样最后我父亲就退出来了,当时一直等到下午,说是等总理再清醒的时候,再跟总理继续再谈下去,再继续聆听总理的教诲,但是没想到这是最后的一别了。那么到下午的时候,邓妈妈来了以后,我父亲再问,就是说还能不能再看看总理。那么邓妈妈就说,他现在可能神志已经不很清楚了,这样呢,我父亲就撤出来了,这是他和总理的最后一面。
解说:周恩来去世之后,遵从他生前的意愿,骨灰抛洒进江河湖海,作为周恩来的老部下,罗青长和总理生前党支部的工作人员,亲自参加了骨灰抛洒仪式,陪伴周恩来走完了最后一程。
罗援:那么总理去世以后,我父亲作为治丧办公室的主要成员之一,去洒总理的骨灰的时候,也是最后一个播撒点,也是把它撒到了黄河的入海处,它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总理的骨灰漂过了大海,漂过了这台湾海峡,漂到了对岸,那么也是了却总理一个魂牵梦绕的这么一个台湾梦,这一个统一梦。2008年是我父亲诞辰90周年,那么我也给我父亲写了一首祝贺他生日的诗。我这个诗是这么写的,就是,巴山蜀水育英雄,虎穴龙潭见忠诚。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形处建奇功。喜迎华夏飞腾日,坐待宝岛入怀中。堂堂正正九十载,郁郁葱葱不老松。我为什么说要喜盼华夏飞腾日,更待宝岛入怀中。我父亲应该说,他这一辈子都是在和国民党打交道,但是他现在仍然心系着祖国的统一,心系着宝岛的回归。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浏览过的版块
文革讨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学习.讨论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