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瑞罢官》的闲聊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无产阶级选a观点。】

《海瑞罢官》的闲聊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d6c480101dv6t.html

《海瑞罢官》的闲聊



按:几个网友闲来无事时候聊到了《海瑞罢官》问题,各抒己见,观点不尽相同甚至对立,我觉得颇为有趣,发出来供大家饭后之余看看热闹,看戏嘛。不同马甲聊得东西比较分散,但幸好都主动放弃万恶的著作权,因此为方便各位盆友遛鸟至于观赏,归纳了闲聊的几个问题,并据此适当的作了集中编排。只是网友扯的问题过于沉闷,如撩了遛鸟盆友的兴趣,那就可以弃之不顾鸟。网友名字隐去,以网友马甲A、B、C代之。

一、关于《海瑞罢官》宣传的主要观点

马甲A:《海瑞罢官》用所谓除暴安良的故事,宣扬“清官”的伟大,宣扬了封建的忠孝礼义等道德观念,赞同阶级调和论和改良主义,从现在角度来看就是彻头彻尾的宣扬资产阶级的阶级调和观点。他企图说封建社会中农民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不用经过农民的革命斗争,只要有“海青天”一类的清官出现,就能得到解决,农民就能得救,实际上就是说只能走改良主义。

马甲B:《海瑞罢官》这部作品通过海瑞这个人物歌颂了刚正不阿、敢做敢为、向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和现在老百姓岁反腐倡廉的希望能吻合,值得提倡。改良主义虽然有点小问题,但是总体还是应该坚持的。

马甲C:我认为《海瑞罢官》不存在什么阶级问题,是什么时候都存在的官僚、吏治问题。海瑞全心全意为贫苦农民服务,反对贪污浪费、减轻苛捐杂税、均衡贫民力役、力主建立廉洁清明的政府,这些不都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吗?

二、《海瑞罢官》是否展示了真实的历史

马甲A:《海瑞罢官》所反映的情况是违背历史真实的。明朝中期时候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没落阶段,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但《海瑞罢官》中说封建制度似乎还是十分美好的,只是几个贪官污吏违法乱纪才坏了事,只要把这些人去掉,就可以“长治久安”。而当时此起彼伏的农民反抗斗争被故意忽略,他们眼中所看到的农民,不过是一些只会叹息、流泪、怨命、哀求的人,没有一点斗志,没有一点力量,没有一点阶级仇恨。农民似乎是绝对不想斗争,也不可能靠自己的斗争来解放自己的,他们的命运只能靠向海瑞这样的青天大老爷叩头哀求来决定。不仅如此,还大肆渲染在地主阶级内部的“针锋相对”的斗争,掩盖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勾结、互为表里。这些都说明《海瑞罢官》歪曲是历史的,这种无耻的手法恰恰是为了迎合这个剧出台时候的要走资产阶级路线的人的需求。

马甲B:《海瑞罢官》反映了真实的历史。里面用许多篇幅描写了地主对农民的欺凌、坏官对老百姓的压迫,这正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而且,海瑞所处的时代,封建制度还没有濒临崩溃,皇家军队力量还是非常强的,农民的阶级觉悟也不高,革命力量还没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王法和青天,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海瑞所作的退田、除霸等事,史籍俱在,确有其事。

马甲C:《海瑞罢官》基本上还是如实地描写了历史事实,而且本身就是是戏剧,不能要求照搬历史情况来写嘛,不然还叫文学作品吗?即使稍微有偏差,也是认识错误。

三、应该怎么塑造海瑞形象

马甲A:这部戏把海瑞美化成一个“力除贪污行新政,要为生民作主张”的农民的代言人,值得“万家生佛把香烧”的穷苦人民的救星,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海瑞是封建皇室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忠臣,是封建地主的代表。他从来没有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同地主之间的矛盾,只想缓和这个矛盾,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能说他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和穷苦人民的救星。在与徐阶的斗争中,海瑞本来是一个失败者,他是被罢官撤职而离开江南的。然而,故事里臆造了一个处斩徐瑛的情节,把海瑞塑造成一个胜利者。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没有的,而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臆造这样一个“胜利”,是为了粉饰海瑞的改良主义的失败,也是为了给海瑞的形象加上一个美丽的光环。不难看出,《海瑞罢官》中的海瑞形象,是一个编造出来的假海瑞,是一个用资产阶级观点改造过的人物。

马甲B:海瑞把徐瑛处死这一情节确实是虚构的。但是艺术不等于生活,历史剧不等于历史教科书。作者在不违背人物思想本质的基础上,死党进行艺术加工,突出人物形象,加深对读者的感染,是完全可以的。而且也没有一味歌颂,而是有分析的,戏中指明了海瑞的局限性,指明了他的忠君思想还是需要改变的。

马甲C:艺术是可以夸张的。海瑞确有“为民”的思想,也确实做了一些有利于劳动人民的事情。在海瑞的时代,为了人民而敢于同当时的权贵作斗争,是具有革命性的行为,海瑞是一个革命的代表人物。因此,在艺术作品中,把他的形象拔高一点,塑造成当时劳动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代言人,并不过分。

四、海瑞的阶级立场

马甲A:海瑞这样的人,只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员。他绝不会“站在农民一边”,“为民作主”,而是始终站在统治阶级一边,为统治阶级作主的。海瑞所谓的“为民”,实质上是为朝廷。海瑞是在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的情况下,给皇帝敲警钟。目的就是要皇帝“一旦幡然悔悟……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以便使封建统治秩序牢固到“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的境地。他虽曾经被捕,但在狱中得知嘉靖死去,却又终夜大哭,这充分说明了他的顽固的统治阶级的立场。所谓“平冤狱”的问题,也要用阶级观点来分析。封建官吏处理案件,只能根据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这种法律当然只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绝不可能出现根据地主阶级的法律,而为农民利益进行斗争的事情。

马甲B:海瑞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物,但他是同情人民的。“他一生处处事事为百姓设想,为民谋利”。他在应天巡抚任期内,坚决站在农民一边,主动迫使大地主退田。在地主豪强和农民打官司时,他也始终站在农民一边,平反了不少冤狱。他关心民间疾苦,不畏强暴,连皇帝都敢批评。因此应当说,海瑞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站在人民立场上的。

马甲C:海瑞就是反腐败,和阶级没有关系。

五、海瑞实际作用

马甲A:海瑞所作的一些“兴利除弊”措施,本质上是替封建统治服务,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起了一定作用。海瑞搞退田的根本目的,是“为江南立千百年基业”,也就是为了增加明王朝的财政收入,反对大地主独吞剥削果实,借以缓和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海瑞修吴淞江,目的也在于为封建王朝增加剥削收益,在于“兴工救荒”,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至于所谓平反冤狱,所谓执法公平,从实质上也只是站在维护封建法定权利的基础上,力图把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加以贯彻而已。海瑞的这些措施,也许给农民带来一些暂时利益,但这种改良主义的措施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即使有部分兑现,也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例如所谓退田,就算有一部分退给农民,但由于明代土地兼并剧烈,农民收回的土地,也仍然会给地主兼并掉,这种措施根本不可能使“江南贫民”真正获得土地。

马甲B:海瑞做了许多兴利除弊的好事,不但效果是好的,而且动机也是好的。海瑞的思想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是要“为民父母”,要富国利民,这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马甲C:海瑞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派,他推行退田、治水、一条鞭法等措施,虽然主观动机是由于害怕阶级矛盾尖锐化会引起封建王朝被推翻的危险,因而要求统治者作些让步,借以缓和阶级矛盾;但是实行这些措施的客观效果,是对人民生活和生产发展有利的。所以,海瑞还是值得赞扬的。

六、清官的实质

马甲A:象海瑞这种“清官”,只是封建统治的自我调节器。他们终究不能置身于封建地主和农民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外。清官和贪官的区别在于,“清官”力图使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限制在当时法定的范围之内;而贪官则只顾满足自己无穷的贪欲,肆意突破法定的剥削限度。清官“养鸡生蛋”,贪官“杀鸡取卵”,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所谓“青天”,实质上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麻痹、愚弄劳动人民的幻象。统治阶级经常施展这套伎俩,来瓦解人民革命的斗志。劳动人民中有许多人对“青天”抱有幻想,这是可能的。这正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觉悟,并且受了统治阶级的欺蒙的结果。

马甲B:清官是应该歌颂的。清官总比贪官好,海瑞总比严嵩好。他的退田、除霸、均徭、修江等措施,总比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对人民生活和生产发展有利。人民群众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公正廉洁、不畏强暴的官吏却很爱戴。人民希望多出几个青天,海瑞就是这样的青天。广大人民对海瑞有良好的印象。在民间文学中,海瑞从来也都是正面人物。如果连清官都不歌颂,历史上还有什么可以歌颂的人物呢?

马甲C:清官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有不同的作用。在阶级斗争已很激化、一个王朝已走向没落时,他们主要起了麻痹革命思想、破坏革命斗争的作用;而在阶级斗争还不十分尖锐、一个王朝尚未面临末日时,他们则主要是有利于人民的。在海瑞所处的时代,虽然许多地方已爆发了农民起义,但是苏、松一带还是比较平静的,朱明王朝也还没有到覆灭的前夕。从主要的方面来看,海瑞还是应该肯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